网站客服电话:010-51664315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高校新闻 > 本科院校 > 正文

2019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国际研讨会”在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19-06-23
6月19日至20日,2019“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之一“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大会云集了众多优秀的城市研究专家,包括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全球城市研究专家、诺森伯兰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Peter Taylor教授,比利时根特大学地理系、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城市科学与区域规划系主任Ben Derudder教授,加拿大城市与区域政治经济研究会主席Jamie Peck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规划学院吴缚龙教授,美国犹他大学地理系魏也华教授,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宁越敏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系李志刚教授,联合国人居署最佳实践部高级研究员Luis Herrera Favela,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主任成键博士,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农业和环境学院高级研究员Kirsten Martinus,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学院高级研究员Thomas Sigler,中国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刘行健助理教授等。共有120余名代表报名参加会议,本次大会主题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
 
开幕式由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院长高峻主持。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刘千伟总工程师分别致辞,会议召集人之一Ben Derudder教授发言。李晔教授对莅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及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办学理念和学科发展情况,他表示期待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住建委合作,大力推进大数据支持下的城市研究,努力服务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刘千伟总工程师代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表示此次召开国际研讨会将为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分享发展案例。Ben Derudder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有很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学者,期待此次研讨会能够出现综合视野的分享和不同观点的碰撞讨论。
 
6月19日上午第一场报告由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 WC)主任、英国诺森伯兰大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Peter Taylor发言。Peter Taylor教授是第一位将全球城市的研究进行定量化的学者,他作了题为《我们为何需要创造“管家式”城市》的报告,由人类行为导致的气候变化谈到生产和消费的对比。Peter Taylor教授提到“管家式”城市是一个整体,城市和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这是深度管家式城市。第二位大会报告主旨演讲的演讲人是吴缚龙教授,他的报告题为《新兴城市和城市理论:中国的视角”》,从理论的角度对城市地理的发展进行了非常清晰的论述,涉及到长三角,上海城市群包括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尤其在微观层面对上海张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精彩的分析。
 
在优秀论文宣读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的潘峰华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张旭教授都作了精彩的演讲,他们的报告分别为《全球金融网络中的中国城市:基于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实证分析》和《全球表演艺术市场中的中国城市》。上午最后一场主旨报告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地球和环境科学学院高级研究员Thomas Sigler发言,他的报告题目为《通过跨国公司网络连接城市和国家》,从地理网络、全球经济网络、全球城市网络理论、中国城市网络、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五个方面作了精彩的演讲。
 
 
 
6月19日下午,Ben Derudder教授作了第一场报告。Ben Derudder教授是“世界城市网络”这一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学者,他的报告通过数据分析从新的视角研究中国化的全球化和城市之间的互联性,看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中国是否融入世界经济。关于“上海发展目标定位是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宁越敏教授提出从航空流、金融流、海运流和科学研究(四个网络)来研究上海在世界网络中的地位。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大学农业和环境学院高级研究员Kirsten Martinus通过重新解读“全球化”和理解“全球化以及中国和全球化的关系”,提出以中国主导的研究方法论去理解中国的体系,作了题为“中国及其城市的全球化经验:全球城市争论‘定位’”的报告。周振华教授针对如何用指标衡量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在建设全球城市中存在的差距和比较优势以及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进程和步伐,作了“全球城市的动态化度量”的主旨报告。李晔教授从交通发展与全球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出发,就上海交通发展现状以及上海现在建设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过程中,交通治理遇到的挑战和转型实践,进行“价值与新技术驱动的上海全球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体系重构”的交流。Luis Herrera Favela高级研究员介绍了人居署和其在联合国的工作,并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人居署如何对城市进行度量。成键博士作了题为“世界城市日与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的报告,与大家分享中国城市化和上海城市化的相关内容并对世界城市日进行简要总结。最后,吴缚龙教授主持了全天会议总结,高峻教授、Jamie Peck教授、周振华院长、李志刚教授就全球化的理解和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研究方向等分别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当日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
 
6月20日上午大第一场报告由加拿大城市与区域政治经济研究会主席Jamie Peck教授做了题为《重建香港模式:净化、保存和投影》的主题演讲,就香港的政治经济以及大湾区的一体化这个合作项目探讨香港模式的发展历程、影响并引入了都市政策模式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下一步研究香港模式的相关问题。在关于上海都市区或都市圈的研究中,具体范围的划定始终是个难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德教授的报告“通勤圈与生活圈视角的上海都市圈范围研究”主要基于手机信令数据就通勤率指标和生活圈指标与上海都市圈范围划定之间的联系做了具体分析。围绕“什么是普通的全球城市”这一问题,李志刚教授对全球城市与普通城市的建构进行探讨,阐述武钢等企业及各级机构力量对武汉市发展的助力作用。城市紧密金融的合作会对整个经济产生的影响,从组织、金融方面来看,北京和伦敦有很多相似之处,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的David Meyer教授做了“北京-伦敦金融网络的组织和个人基础”的相关交流,研究这两个城市的金融机构组织发展及基于个人联系的机构金融联系。香港大学刘行健教授就多中心城市的发展模式、哪个维度能够更好帮助多中心城市达到经济和环境的效应、都市缩减如何对环境和经济产生影响作题为《中国城市空间结构与环境/经济绩效》报告。美国犹他大学公共与事务研究院的魏也华教授通过解读全球城市新概念、城市功能分类,针对城市治理及科技和社会政治对全球化的回应等问题做了“全球化,全球城市和中国空间不平等”的相关交流,指出在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要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最后,武汉大学李志刚教授主持了会议总结,吴缚龙教授、Peter Taylor教授对当日会议内容进行了总结。
 
闭幕式上,Ben Derudder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全球化是我们共同谈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研讨不同文献入手继续研究。他感谢此次研讨会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分享知识的平台,感谢所有的工作人员,祝贺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是上海师范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理学会、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网络等相关单位为响应“世界城市日”这一主题举办的,旨在唤起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解决城市问题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视,通过城市治理积极应对城市化给全人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赢得学界一致好评,与会者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加强了沟通,对全球化城市发展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网站备案号: 京ICP备09079197号-18       

公安备案号:11011102000803

合作咨询电话: 邮箱:779069471#qq.com(请将#换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