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物理学习攻略
01
抓住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
1)力学部分物体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的转化及守恒。
2)电磁学部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恒定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电磁感应;交变电流。
3)选修部分:机械波和机械振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及其应用、气体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
4)实验部分: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在各部分的综合应用中主要以下面几种方式的综合较多:
·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
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棒的运动等形式。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是解决物理问题中的一个基本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一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二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来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三是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同时涉及类平抛运动。
·电磁感应现象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综合
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串、并联电路规律与实验的综合
一是选择实验器材和电表的量程;
二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方法(限流法、分压法);
三是确定电流表的内、外接法。
在复习时,同学们对以上知识及相互关联一定要特别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个内容都能过关,绝不能掉以轻心。
02
针对高考能力的要求,应做好专项训练
审题能力训练
表面上看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
每次考试总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
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需要在审题过程中注意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忽略了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忽略了它,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就是关键词。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太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究其原因,有的是因为思维定式所引起的,有的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
二是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零”(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
三是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解题格式是目前广大学生应解决的重大问题。怎样答题才算规范呢?
文字表述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对解答中涉及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二是说明题中的一些隐含条件;
三是说明研究对象或研究的过程;
四是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五是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
列方程做到“四要四不要”: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要把公式与题目内容联系起来);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一开始就代数运算;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因为这样往往会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而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从而得分为0。
03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要精读课本,不留死角
课本是知识之源,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要做到熟读、精读课本,看懂、看透,一次不够,两次,两次不行,再来第三次,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实验、资料等。
因为考卷中的信息题,有很多时候是从课本里取材的(如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原子物理的信息题,以及电磁黑科技相关内容)。
总之,物理二轮复习夯实基础知识是根本,掌握基本规律的应用是方向,提高分析、推理的能力是关键。
在高三物理第二轮的复习中,应尽可能利用有限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一定能达到第二轮复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