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获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实现历史性飞跃
更新时间:2018-11-17
11月6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布,广西师范大学一举获得3个项目立项,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开创了广西师范大学乃至广西该类别项目年度立项数新高。至此,广西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总数达6项,位居广西首位。
2018年,全国共有339个单位申报的30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获得立项,其中有36个项目为两个单位同时获得立项。按立项数统计,广西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十;在省属地方师范院校中,广西师范大学排名第二。
广西师范大学获得立项的项目分别是文学院张利群教授主持申报的《改革开放40年文学批评学术史研究》、文学院杜海军教授主持申报的《六朝石刻汇校集注》以及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国保教授主持申报的《越南汉喃文献整理与古代中越关系研究》。
一年同时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目前广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史上最辉煌的成绩。这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领导重视、制度引领、精心培育和严密组织;离不开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校内外专家的无私奉献;尤其离不开申报老师及团队成员的艰辛努力。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西师范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7月9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公告后,苏桂发副校长多次指导项目申报工作;在申报最后阶段,林春逸副校长亲自出席现场论证会,为各申报项目提出了详细修改建议。
学校在重大项目的申报立项方面出台了力度较大的激励制度。对凡是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的老师,均予以35万元奖励;并按照到位经费的40%进行经费配套。
学校一直致力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培育。自2015年起,学校即开始设立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项目”,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0万元。张利群教授是首批进入培育的对象;杜海军、陈国保二位教授于2017年11月被列为培育对象。培育期为两年,培育期间,培育对象须举办2~3次项目论证沙龙,每次论证沙龙至少外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2人以上参加;项目组成员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至少2次提交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至少2次正式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或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社科处在重大项目的组织申报方面不遗余力。国家申报公告发布后,社科处立即组织召开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动员会,邀请了广西师范大学三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与有申报意向的老师面对面交流申报经验及注意事项;7月17-20日,社科处负责人与管理人员利用参加“第30届教育部直属及部分地方师范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研讨会”的契机,向兄弟院校学习借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组织申报经验;8月中旬,社科处组织校外专家为项目投标材料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8月20日-9月5日,社科处组织召开三次现场论证会,邀请校内专家对投标材料提出修改意见。
各申报学院及校内专家在申报期间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申报学院领导给予申报老师各种人文关怀,为申报老师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校内外专家如谭培文教授、胡大雷教授、周世中教授、莫道才教授多次出谋划策,给申报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取得这项成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申报老师及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张利群教授依托自身学科背景及知识结构,确立了稳定、持续的研究方向,30年来,始终围绕文学理论与批评的教学科研工作,聚焦文学批评研究,强化问题导向意识与学科前沿意识,夯实基础,强化内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他以课题作为突破口与推动力,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3项及省部级项目5项,形成序列化与系统性成果,为申报重大项目奠定了基础。杜海军教授自2016年起先后四次围绕“石刻研究”报送重大项目选题,此次终于凭借自身在石刻研究方面的学术积淀与实力竞标成功;陈国保教授初次报送的选题——“越南汉喃文献整理与古代中越关系研究”即入选了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指南,并成功中标,是广西师范大学最年轻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十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社科类项目最高层次的项目,通常需要首席专家在本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积淀和耕耘,研究水平在全国处于较领先地位。广西师范大学同时获得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再次证明了广西师范大学哲学社科研究实力的雄厚。消息一经传出,举校振奋,广大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老师们备受鼓舞。社科处/广西文科中心将随即着手2019年度重大项目的申报筹备工作,力争来年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