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女子
更新时间:2019-12-27
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推动山东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近日,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女子学院隆重召开。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会长齐秀生,山东省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魏艳菊,山东女子学院党委书记郭翠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学会中国大陆地区副主席杨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妇联组织联络部部长徐兰,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江岩,以及来自于中国海洋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和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的专家学者、相关行业代表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岩主持。
郭翠芬在致辞中指出,女性人才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女性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行业、各类型女性人才数量有了显著提高,女性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女性人才还存在质量不高、女性就业率高但层次相对较低等诸多问题,女性人才的总体状况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全社会都应当进一步加强对高层次女性人才的关注和重视,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女性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在这样的背景和形势下,成立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恰逢其时,对于进一步提高女性人才工作水平,促进我省女性人才成长和妇女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魏艳菊在讲话中,代表山东省妇联对女性人才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她指出,女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我国人才结构中的重要资源,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占人口总数一半左右的女性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生力军。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人才强省”战略部署,推动建立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融合沟通机制,提高女性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促进我省女性人才成长和妇女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以本次成立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找准工作切入点、发力点和着力点,充分发挥在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引领女性人才成长、妇女/性别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协调和组织女性人才研究力量,着力研究和探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女性人才发展问题,为政府政策研究和妇女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此为平台,加强优秀女性人才的联谊交流,充分展示交流女性人才研究领域的优秀成果,推动女性人才更好地成长,促使女性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地促进我省妇女事业发展,山东省妇联将大力支持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各项建设工作。

齐秀生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山东省妇联、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隆重召开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这是全省人才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喜事。女性人才专委会是研究会成立的第二个专业委员会,是适应全省女性事业发展需要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女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省妇女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专委会的成立将开创山东省女性人才研究新局面,为全省妇女事业的发展,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会上,山东女子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仕超汇报了专委会筹备工作情况。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选举和表决办法》《女性人才专业委员会工作条例》,选举产生了女性人才专委会理事会,通过了聘任的顾问、名誉理事长和副秘书长名单。
专委会顾问杨文在讲话中,首先对成立大会的召开和新一届理事会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女性人才专委会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希望。
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研究基地主任、山东女子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可成当选为专委会理事长,他在讲话中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以及全体会员为这次会议所做出的贡献。他表示,作为首届女性人才专委会理事长,深感责任重大。专委会一定在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的领导下,在省妇联的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挥智库作用,积极构建女性人才研究统一平台 为山东的高等教育女性人才发展事业提供高端智力支持,担当政府和企业的思想库。二是搭建沟通平台,积极促进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沟通交流,促进信息共享,机遇共抓,事业共创。三是发挥高校优势,积极组织女性人才培训,为高等教育女性人才成长提供平台,为山东的高等教育女性人才发展与创新贡献大家的才智。四是积极发展会员,继续壮大队伍。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强化队伍建设,逐步扩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为广大会员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提供帮助。
会后,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慧,山东女子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李云鹏教授作了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