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理工学院绿色材料创新工作室荣获营口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更新时间:2020-03-15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学院女性教职工尽职尽责,做出了积极贡献,营口市妇联传来喜讯:营口理工学院绿色材料创新工作室荣获营口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营口理工学院绿色材料创新工作室是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和招生与就业处为建设单位,在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中组建成立的一线科学研究与教学团队。工作室由化工系潘懿负责,成员有刘海燕、张静玉、何萍、张琳、李昌丽、李靖平、张京京、何庄8名教师,其中女性教师8人,占比88%。团队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高级职称7人。
工作室在院系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坚定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院创新创业工作之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本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展示了新时代女性新形象,谱写新乐章,取得了优秀成绩。
一、投身科研,硕果累累
积极承担高级别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对水空气稳定的稀有金属功能离子液体热力学研究》《功能离子液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测定和粗粒极化模型理论研究》,辽宁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新型稀有金属功能离子液体热力学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型多金属氧酸盐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合成与光催化境界有机染料的研究》,营口市企业博士双创项目2项,营口理工学院院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这些项目资金的资助下,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获得多项授权专利。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开拓创新,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在创新创业时代浪潮下,积极探索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突破点,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将科研项目分解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完成了《新型磷氮系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尼龙66的阻燃性能研究》《利用农业废弃物作生物质吸附剂处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研究》等2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教师积极承担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工作,累计200余学时。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以学生自主、导师指导、主动实践、科技创新为特色的本科生创新团队培养模式,锻炼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赛促教,屡获佳绩
以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推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把组织参赛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导师队伍建设、学生团队建设、创业帮扶有机衔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大赛,分别在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大学生“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在首届辽宁省创新方法大赛中获三等奖一项,在营口创新创业大赛中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优秀奖一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赛中获金奖一项。工作室教师亲自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在“邮储银行杯”辽宁女性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荣获三等奖,两位教师获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创新方法教学成果优秀奖,一位教师荣获辽宁省 “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三位教师获“营口市创业之星”称号,两位教师被聘任为营口市“创业导师”。
绿色材料创新工作室全体教师,立足岗位成才,岗位建功,展现了当代高校教师的风采。因为他们的努力,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竞赛、科研项目等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多姿多彩,有力促进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此次“巾帼文明岗”称号的获得,是对工作室团队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院妇女工作的再次激励。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切实服务于广大女性职工,提升全体女教职工的向心力和幸福感,力争创造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