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大学与中国商飞和中国东方航空就国产大飞机首次投运进行交流座谈
近日,中国民航大学校长丁水汀带队赴上海就进一步促进国产大飞机首次投运的运维保障和民航高质量人才培养等事宜与中国商飞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东方航空副总经理成国伟指出,发展大飞机是国家重大战略,东航作为C919飞机全球首家用户,要“飞出安全、飞出自信、飞出品牌、飞出效益”,也要为国产大飞机的迭代升级贡献力量,这需要与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民航高等学府以及实力雄厚的航空器制造商紧密协同。
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张玉金指出,大飞机项目体现了国家意志,需要制造业、运输业、相关大学等共同支持。国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商飞不但要把飞机设计出来,还要保证供应链的安全、可控。如何在现有民航体系下保证C919飞机的安全顺畅运行是中国商飞当前的重点工作,这同时对更多具备“两业融合”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也提出了迫切需求。
丁水汀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国民航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重要历史阶段,即国产装备导入期,ARJ21、C919飞机等国产装备逐步交付民航运行;领先创新起步期,基于北斗、5G、负碳等新技术将赋能国产装备制造业;战略对手遏制期。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则,在标准、规章方面逐步形成话语权。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长期以来,中国民航大学立足于服务行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质量人才,加强科研攻关。现在C919飞机即将进入运维阶段,需要学校、制造业、运输业的密切合作,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三方有组织地开展科研工作,以组建联合工作团队、共建研究中心等方式,相互促进,共赢发展。针对国产大飞机在现行运输系统中的运行安全,首次投运面临的新手册与维修保障,全链条优化保证商业成功,绿色环保的国际化与自主创新,升级版人才供给等五大问题解决,中国民航大学将加强布局研究。
座谈期间,东方航空与会专家就首次投入运行的维修保障等技术研究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问题,对学校和制造业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
中国民航大学创新团队负责人郭润夏教授结合C919投运后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介绍了学校的应对之策和在飞机运维领域的研究积累;学校创新团队负责人周晓猛教授介绍了学校大型科研平台的情况和团队在机载灭火剂、机载灭火装备和防火适航标准领域的研究成果;创新团队负责人王志平教授提出为做好C919飞机持续适航工作,需要借力发力,推进智能化运维体系建设,同时潜心做好同类产品知识迁移和小本数据分析等领域基础理论创新;创新团队负责人贾宝惠教授介绍了学校研制的航空器维修平台,为国产大飞机运行安全风险评定提供支撑,介绍了学校航空维修专业的申报情况等,旨在推动能够实现从维修设计、实施到优化的全链条管理;创新团队负责人杨晓军教授介绍了学校在绿色环保的国际化与自主创新研究领域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等。
此次中国民航大学与中国商飞和中国东方航空进行国产大飞机运维交流座谈,旨在为三方建立相关合作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学校国产大飞机运维保障和民航高质量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