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举办“单细胞与免疫学前沿:多学科视角与免疫新疗法”学术讲座
1月7日,“单细胞与免疫学前沿:多学科视角与免疫新疗法”学术讲座在崇医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华兵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科研处副处长杜慧敏主持会议。
EAC4E
李华兵在致辞中向各位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免疫学研究正向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发展,其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存在无限可能。到场专家们在单细胞基因组学、肝脏免疫监视、视觉系统神经免疫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精彩报告将为大家带来全新的视角和启发,希望通过此次盛会加强与全球知名学术机构的合作交流,携手为医学的未来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
88922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Ido Amit教授介绍了一系列基于单细胞技术探究免疫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新机制和新方法。通过scRNA-seq揭示了FcγR结合是抗CTLA-4抗体的抗肿瘤新机制,并且展现了开发具有更强FcγR结合能力的抗CTLA-4抗体的巨大前景。通过绘制 aPD-1 治疗后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动态图,研究者开发了一种新型双特异性免疫突触衔接器(BISE),在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生成合成 T-DC(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突触,并激活 PD-1 无反应模型 TME 中的 T 细胞增殖;BISE能促进cDC1和CD8+ PD-1+ 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抗PD-1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通路,具有强效的抗肿瘤活性。
BE808
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Matteo Iannacone教授主要探究HCC的解剖学、血液学和环境特征对CD8+T细胞的功能和行为的影响。通过构建小鼠肝癌模型,分析免疫治疗有无应答病变组织区域的差异性,发现T细胞只有在接近 Lyve-1+内皮细胞时才会表达IFN-g,且鸟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可重新打开窦状隙,从而促进对Ag的识别,证明内皮细胞的重编程支持肿瘤免疫监视。
D335F
美国杜克大学Daniel Raphael Saban教授为与会者深入讲解了他在眼部巨噬细胞发育与功能方面的前沿研究。Saban教授及其团队运用先进的动物模型和显微成像技术,特别是精妙的3D免疫荧光成像,详细展示了巨噬细胞在眼部的空间分布及其动态行为。Saban教授阐述了眼部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免疫细胞不仅保护眼睛免受外界侵害,还在眼部疾病如角膜移植失败和青光眼等的发生与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报告为在场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启发大家在眼科免疫学研究中探索新的方向。
C8464
法国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Florent Ginhoux教授分享了实验室在巨噬细胞发育领域的最新进展,特别是骨髓、大脑和脂肪等多个组织中巨噬细胞发育过程和命运决定的研究。Ginhoux教授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和精细的数据,展示了他们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发现脂肪中新的巨噬细胞亚群——CD209b阳性细胞。研究表明,CD209b敲除小鼠在高脂喂养后并未出现肥胖表型,这一发现为理解肥胖的免疫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成果不仅揭示了脂肪免疫细胞的关键作用,也为未来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开辟了新的靶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潜力。
BC3B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来源(Ng Lai Guan)教授深入探讨了中性粒细胞的发育与功能。黄来源分享了实验室近年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相关成果,发现了更为精细的多种中性粒细胞亚群标志物,这为免疫学研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工具和支持。他还重点介绍了中性粒细胞在皮肤和血液中的动态驻存机制,这一发现展示了免疫细胞如何在不同环境中发挥作用。报告不仅提升了大家对中性粒细胞研究的兴趣,也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次学术报告会内容涵盖了从单细胞技术到在体显微成像、从神经免疫学到组织稳态调控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免疫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吸引了300余位来自学校和附属医院的师生参加,会后师生与报告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会议的举办有助于提高学校基础前沿研究水平,也拓宽了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