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扎根边疆大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冬日的盘锦红海滩褪去红裳,披上冬装,海岸冰排叠嶂,而双台子区常家村绘画工坊内却十分火热。近日,辽东学院东北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李文生和他的团队来到由盘锦民革组建的双台子区常家村文化产业创意联盟示范基地,对“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产业振兴”这一课题进行调研,并设立了辽东学院乡村振兴工作站。
“常家村深挖特色资源,以文创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值得推广。建议常家村成立股份制文创公司,吸收村民入股,通过增进村民的参与感,做大做强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富裕……”一条条中肯的建议得到了民革盘锦市委会的认可。
“东北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是在“辽东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的基础上升级改建而成的。为了让东北边境地区的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研究院以扩大学校服务地方辐射面、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深耕在东北边境,用智慧为乡村振兴持续造血。
扎根边疆,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洒下汗水
东北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关系到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抚顺清原满族自治县松树嘴村地处沈阳、抚顺、本溪的结合部,村民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村到哪都费劲,物流成本高,有好东西也卖不出去。”研究院相关团队多次进村调研,从供应链、特色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方面提供建议,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盘活乡村资源,为乡村农业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自成立以来,研究院聚焦东北边境地区产业发展、民族文化、边疆治理、乡土人才培训等方面,将研究工作立足于乡村振兴建设实践。2023年,团队赴辽宁凤城市、瓦房店市、宽甸县、建昌县等地调研35次,先后与辽东、辽西和辽南地区的县市区、乡镇村建立合作关系,编制乡村规划,实现了科研落地、技术共克、成果共享、价值增益,一个个农业示范村、电商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把脉问诊,为全面推进东北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建院之初,研究院就确立了打造“理论研究新高地、社会服务支撑地、人才培养核心地、学术交流枢纽地、成果转化的策源地”的目标。为此,研究院以知识服务乡村、研究参与治理、应用对策研究为主要成果产出形式,通过研究与实践,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边疆稳定、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为东北边境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性、前瞻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经验,在国家和省市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由研究院起草的议题《推动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在2022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了全国政协和辽宁省委的批示,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提供了思路。在2023年辽宁省政协主席协商会上,提案《保护“西丰梅花鹿”种源优势 加快梅花鹿特色产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得到省长李乐成的批示,有效推动了当地鹿茸贸易、食品加工、保健品研发和产品生产的迭代升级,进一步加快了西丰鹿产业提档升级的脚步。
汇聚合力,携手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今年10月,东北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与民革辽宁省委员会构建了战略合作关系。学校党委书记周景雷认为,牵手民革其实是一场双向奔赴:“民革中央在‘三农’领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省、国家层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与民革辽宁省委携手有助于政府决策咨询,畅通了成果转化渠道。”在民革省委的穿针引线下,研究院为宽甸河口村桃园土壤改良提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支撑,提升桃子品质和产量,助力桃农增收;整合鸭绿江流域淡水鱼养殖业上下游企业,组建鸭绿江淡水鱼产业联盟,抵御市场风险,抱团经营,共渡难关;与凤城大业食用菌有限公司组建实质性食用菌产业联盟……实践证明,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只有汇聚合力,才能充分彰显优势,充分迸发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研究院有了更进一步的打算——锚定边境地区发展总需求,发起东北地区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吸引更多的学者和人才,凝聚合力实现资源共享,让优秀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在校际间互学互鉴,并成为有效的工作抓手。
“我们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东北边境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持续深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助力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一步一个脚印把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