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王铭玉教授荣获第四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
11月18日,“第四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颁奖典礼暨外语学科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第四届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获奖名单公布,一等奖空缺;我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院长王铭玉教授的著作《现代语言符号学》,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的论文《英汉时空概念化方式差异:时空分立与时空同态》,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家金教授的著作《语料库与话语研究》荣获二等奖。来自全国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颁奖典礼。
许国璋外国语言研究奖设立于2015年,是为了纪念在我国外国语言研究和外语教育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许国璋教授,鼓励本领域学者潜心探索,推动我国外语界学术进步而专门设立的面向全国外国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和翻译研究学者的科学研究奖项。
本次获奖的《现代语言符号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成果,于2013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是王铭玉教授持续30余年对语言符号学探索的结晶以及与团队合作的成果,是《语言符号学》的姊妹篇。该书全面回顾了现代语言符号学的思想渊源,不仅论及最能代表符号学观点的理论思想,还立足语言层级思想,分别以篇章符号学研究、句子符号学研究、隐喻符号学研究展开了自上而下的研究探索,从符号学视角解读语言的本体,真正实现了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对语言的研究,为语言符号学从学理上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托,其理论创新性和学术贡献得到学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在随后举行的“外语学科高端论坛”上,三位获奖者分别作主旨发言。王铭玉教授以“我的语言符号学学习之路”为题发言,从“语言符号学之梦”“语言符号学之行”“语言符号学之志”三个方面汇报了三十多年的学术探索之路。自从1988年与符号学结缘,王铭玉教授把语言符号学确定为终生学术研究领域。从2004年到2022年,他先后出版了《语言符号学》(高教版和北大版)、《现代语言符号学》《符号学论略》《符号学思想论》和Linguistic Semiotics六部系列学术著作,为我国语言符号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构建与理论创新作出重大贡献,为语言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王铭玉教授指出,虽然中国学者对符号学的研究历史并不长,但伴随着国家的飞速发展,中国符号学高点起步,换档加速,成果不断。长期以来,法国、美国、俄罗斯被誉为“符号学三大王国”。现在,一个符号学第四王国的雏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此,他认为中国的符号学研究者应该做到理性融合中外,要对中国人文学术传统充满自信,要有自觉担起中国符号学研究大任的使命感,积极创建适合东方思想的“合治”观,把握好“中性符号学”这一走向世界的第三条路径,既立足祖国数千年的符号学传统,又充分吸收世界数百年符号学精华,为加快构建中国语言符号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校长陈法春教授参会并就许国璋外语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作发言。本次颁奖典礼和高端论坛的举办,对于弘扬与发展中国外语界前辈的严谨治学精神,助力外语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