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发挥高校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更新时间:2019-02-21
湖南省发挥高校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以有力举措和扎实行动,动员高校投身脱贫攻坚战场,为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贡献力量。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印发关于高等院校服务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明确全省高校服务脱贫攻坚的“责任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召开全省高校服务脱贫攻坚推进会及专题座谈会,印发配套文件,组织开展实地调研。举行高校服务脱贫攻坚基地建设座谈会,召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4所高校,进一步梳理情况,研究破解扶贫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全省106所高校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高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45所高校印发了本校对口扶贫工作方案。
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实施“就学一个、脱贫一家”工程,2018年国家、地方和高校“三大专项计划”单独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9315人,比上年增加1578人。实施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扶贫培养计划,2017年实施以来,已累计招生1709名。启动职业院校技能培养培训“绿色通道”项目,实施“‘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资助2500名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实施“雨露计划”,2018年春季学期职业学历教育扶贫补助人数达12.04万人次。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超额完成培训计划2.76万人次。支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组织19所省卓越职业院校结对帮扶贫困地区的21所薄弱中职学校。强化就业帮扶,发放2017年度学费补偿资金3100多万元,贫困大学生就业率达到91.36%。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模式。各高校坚持自身优势专长和贫困地区内在需求相结合,建立“1+N”扶贫基地建设新模式。“1”是必选项,各高校在对口贫困村建设1个学雷锋志愿活动基地,有计划安排在校生多批次、不间断驻村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N”是自选项,高校结合本校优势和贫困地区急需,建好建强具有高校特色的扶贫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4大基地:部分高校依托特色产业示范基地,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民专业培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确保“一县一特”、“一村一品”;部分高校发挥文化、美术、设计等优势,将贫困户的住房改造为艺术客栈、艺术餐厅、艺术家工作室;医学医药类院校在对口帮扶村建设医疗救助基地,使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有效救治,同时积极传播普及疾病预防、优生优育、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公共服务水平;师范类院校在对口帮扶地区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建设一批师范生实习实训基地,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带动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