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学院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专业介绍
更新时间:2023-07-11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是学校为了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响应“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围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紧跟工业4.0时代步伐而成立的二级学院。
学院立足朔州、服务山西、面向全国智能制造产业,构建了“智造”专业群,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等6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63人,着力培养智能制造产业急需、国内稀缺、既懂新兴前沿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工程化、智能化、管理化”人才。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70%。
学院面向煤机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以加快人工智能、人机协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了“人本智造”实践教学体系,并以项目化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现有实验室面积约1900平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1200万余元。学院实习实训条件优势突出,拥有1个山西省教育厅工程技术中心、1个山西省发改委产教融合示范培育基地、1个朔州市重点实验室,2022年成功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立项,并与国内各类智能装备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个,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做到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培养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学院重视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以及各种课外创新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车辆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道德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机械工程学科基础理论和车辆工程专业知识,具备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在车辆工程及相关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及运维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车辆网联化、智能化、电动化为方向,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搭建和建立“人—车—路—云”高效协同机制,将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融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中,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
核心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新能源汽车技术、车辆智能网联与智能运维、无人驾驶车辆理论与设计等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机电控制综合课程设计、车辆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车辆工程材料综合课程设计、车辆数字化设计、仿真实训、智能生产与管理调度实训(产教融合)、车辆智能运维与检测综合实训、车辆工程创新实训(创新实践、学科竞赛、校企合作、赛教融合)等。
服务与就业方向:在车辆及相近行业(如汽车零部件、主机厂、汽车运用与服务等企业)或相关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运维等方面工作。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机械工程领域,服务于煤机智能装备、汽车、轨道交通等现代制造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相应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中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生产组织管理和熟悉自动化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该专业具有实践为核心、技术与设计有机融合、自动化与现代控制技术结合、聚焦于工程实践等特色。
核心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与PLC技术、数控技术及装备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工程训练、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材料综合课程设计、数字化设计仿真与制造实训、机电控制综合课程设计、智能生产与管理调度实训、智能运维与检测综合实训、智能制造工程创新实训、毕业设计(含毕业实习)等。
服务与就业方向:可在智能制造与装备制造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智能化方面的产品开发、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也可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
工业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于智能装备造型设计、智能产品设计、人机交互设计,以提升智能装备的功能性与环境友好型为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兼备艺术素养与创新精神以及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等设计活动中;能以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驱动力,助力智能制造及相关行业的突破性发展;具有终身学习、跨学科协作、跨专业认知和知识融合能力,在工业设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业产品造型、功能设计与开发、智能交互设计、设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工业设计专业以“文理交叉,艺工融合,注重实践,强化创新”为理念指导,形成了“专业基础扎实、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专业特色。依托校外实践基地,与产业紧密联系。通过实际设计项目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核心课程:造型设计与色彩CMF、美学与设计心理学、设计研究与方法、设计思维与创新实践、人机工程学、人机交互设计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知实习、工程训练、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机电控制综合课程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材料综合课程设计、数字化设计、仿真与制造实训、智能生产与管理调度实训(产教融合)、智能运维与检测综合实训、智能制造工程创新实训(创新实践、学科竞赛、校企合作、赛教融合)、毕业设计等。
服务与就业方向:在事企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和科学研究单位从事工业产品创新设计及其相关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设计、人机交互设计、展示设计等领域的开发、研究、策划、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业设计师。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制造强国发展战略,以智能技术应用为特色,面向生产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强烈社会责任感及坚实智能制造专业知识,能够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机械、信息等产业从事智能赋能技术、智能产线与装备开发、智能生产管控、智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以工程化、产业化为导向、紧跟前沿技术和紧密联系产业链,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技能的培养,并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融合,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能力。
核心课程:规模定制化生产、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控制工程基础、人工智能、现场总线技术/通信技术基础、互换性技术与应用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认知实习、工程训练、机械综合课程设计、机电控制综合课程设计、智能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材料综合课程设计、数字化设计、仿真与制造实训、智能生产与管理调度实训、智能运维与检测综合实训、智能制造工程创新实训等。
服务与就业方向:
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制造相关产品及系统技术的研究、开发、管理和服务,胜任智能装备与产线设计开发应用、智能生产管控与产线运维、智能制造技术运用与服务等某一方面的工作,成为本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
学院招生负责人:刘老师 0349-5686133
学院咨询教师:陈老师 16603492323 (车辆工程)
王老师 18712775158(工业设计)
梁老师 1730349799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谢老师 15513922088(智能制造工程)